什刹海位于北京北海公园西北,在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以北,鼓楼的西南面,它是一个开放性历史文化旅游风景区,以两座石桥分为西海、后海、前海,又称什刹海三海。什刹海三海与北海、中海、南海为统一水系,成为北京城内的一颗明珠。什刹海经整治后面积为54.6公顷,其中水面33.6公顷,绿地11公顷,环海道路和其它建筑9公顷。沿海周长5750米。风景区规划面积146.7公顷。
往史回顾
什刹海曾名十刹海、十汊海。元代称大泊子、海子,明清后称什刹海,也称后三海。什刹海在历史上就是京城主要风景区。它包括前海、后海、西海(又名积水潭)三部分,为一自西北斜向东南的狭长水面。上游为高梁河,经什刹海流入北海。元代水面广阔“东西亘二里余,南北半之”,称积水潭,下游与通惠河相连,是漕运的终点,船只云集,“舳舻蔽水”,为大运河一繁忙港口。明代改建大都城,漕运改道,积水潭日益衰落、淤积,逐渐形成三个湖泊,俗称后三海(西海、后海、前海),或总称什刹海。这里环境幽雅,景致怡人,明清时沿岸建有许多亭台楼榭、名园、古庙,历代王公贵族在此争建官邸、王府。文人墨客乘船游览,对酒当歌。以后成为北京城内中下层民众聚集地方,端午至中秋节,前海商贩群集,凉棚比比,人们此听书看戏、品尝风味,购买工艺品、字画等。这里又名“荷花市场”,夜晚游人如织,茶肆满座,品茗赏荷,是著名的“老北京”民俗游乐场所。
什刹海成立风景区管理处,先后对什刹海进行整治,什刹海成为了北京城市具有观光、休憩、水上娱乐、民俗表演、避暑纳凉、购物、品尝风味等多功能的综合性风景区。又辟建儿童运动场院、游泳池、溜冰场等。成为北京人领略老北京风采的最佳去处。
什刹海的主要游览项目有前海的喷泉、银锭桥、茗苑茶座、潭苑水榭、湖心亭;后海南岸的老年活动场所花架和儿童乐园,西岸的码头游船;西海的汇通祠、汇通饭庄。什刹海风景区是一个敞开型、以三海为主体、以休憩、避暑、民俗活动为主要功能的综合风景区。 |